- 郵箱:1901061886@qq.com
- 地址: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世紀大道北槐村南500米
矯 陽2022年06月17日08:24 | 來源:科技日報
原標題:穿行沙漠的鐵路線如何防沙護路
6月16日上午10時53分,和(田)若(羌)鐵路首趟旅客列車5818次發車,沿著**第二大流動性沙漠——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駛向烏魯木齊。和若鐵路西起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,東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,全長825公里,設計時速120公里,為國 家Ⅰ級單線鐵路,預留電氣化條件。至此,新疆鐵路網進一步**,和若鐵路與格庫鐵路、南疆鐵路連通,在塔里木盆地周邊、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構成一條環線,形成****沙漠鐵路環線——長達2712公里的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環線。
和若鐵路有534公里分布在風沙區域,占線路總長65%,沙害成為影響鐵路建設的頭號難題。
這條沙漠鐵路環線如何防風固沙?
自2018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,國鐵集團組織參建單位根據沙漠地質特點,按照“沙漠修鐵路,治沙要先行”的建設理念,同步推進風沙防護工程建設。
為讓流動的沙固定下來,中鐵北京工程局根據圖紙設計要求,邊施工邊設置蘆葦防沙工程,鋪設了0.3米草方格59萬平方米、0.8米中立式儲沙障43.9萬平方米、1.5米高立式儲沙障21.8公里,不僅減緩了風沙在施工過程中的危害,同時對鐵路周邊一些比較危險的沙丘采用戈壁料進行平面固沙,以預防沙害給鐵路造成影響。
針對種植樹苗在戈壁灘鹽堿地成活率低的困境,中鐵一局采取樹坑換土種植。樹苗種到哪,土壤就換到哪,通過科學養植,與鹽堿的增長速度賽跑,提高了植物成活率。中鐵五局技術人員利用風積沙填筑路基,就地取材,減少成本、環保治沙。項目部著力研究風積沙的技術特性,完成《鐵路路堤風積沙填筑施工工法》等工藝工法,采取現代化灌溉系統和智能化監測技術,對風積沙路基和固沙綠化進行有效保護。
國鐵集團數據顯示,和若鐵路全線共修建草方格5000萬平方米,種植梭梭、紅柳、沙棘等灌木和喬木1300萬株,形成防沙護路的綠色屏障。
在沙漠建鐵路施工難度大,修建路段多為流動性和半固定性沙丘,這就迫切需要在技術上進行革新。
和若鐵路在設計中,在風沙特別嚴重的地段采取“以橋代路”方案,建設“過沙橋”,讓風沙能夠從橋下穿過,減少對線路和列車運行的影響。
針對沿線施工及混凝土養護嚴重缺水的實際情況,建設者對434座橋墩采用墩身預制拼裝技術,提前在工廠完成預制構件加工,再到現場進行拼裝,有效克服缺水對建設進度的影響。中鐵北京工程局參與研發的預制拼裝墩柱外側鋼筋綁扎定位裝置,以及裝配式墩柱蓋梁自錨式鋼絞線連接施工工法,分別獲得實用新型**、獲評陜西省省級工法。中鐵三局在和若鐵路站房、三電工程施工關鍵部位,應用BIM技術、VR技術,實現三維可視化交底、虛擬施工、碰撞檢查,提高了施工的智能化水平。
國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,這條沙漠鐵路環線途經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、阿克蘇地區、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、喀什地區、和田地區等5個地州,覆蓋南疆地區上千萬各族群眾,對維護民族團結、鞏固邊疆國防、助力鄉村振興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(責編:羅知之、陳鍵)
本文轉自人民網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